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提问能促进教与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教师问,学生答
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事实上,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课堂中既应该出现教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出现学生向教师提问的现象。现代教学中出现的提问的主体,应该把学生包括进来。
(二)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提问开始被当作一种艺术或者技术,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教师的提问不能“满堂飞”,随意而问,而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三)随时随地皆可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会令学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问题本该在前面提出,结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良机,在后面想到时才提出,结果造成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顺序被打乱,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四)对启发的曲解
启发的关键是要掌握时机,要待机而动,而非随意妄为。随意的提问不仅不会使学生得到启发,相反会混淆视听。有好些教师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把电视里娱乐节目主持人的那一套学来,课堂倒是活跃了,学生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启发。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课堂提问力争要做到“精、巧、活、深、实”,达到课堂教学的实用高效。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一)精
所谓“精”,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的要求,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二)巧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体现重难点,在“节骨眼处”巧妙设置的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文到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断了,它还会去借尾巴吗”?这种问题既紧扣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活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
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理解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分层,有的学生把第二句划到了“飞机遇险,情况严重”这一层里。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意见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认识语言的内在关系。当然,这仅仅是浅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真正使学生在教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四)深
“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要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就必须发挥语文对学生在接受祖国优秀文化影响、培养良好品格、情操等方面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把语文教学“面”扩出去,彻底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从教师的问转化为学生的问,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向教材、教师质疑,并逐步由“敢问”向 “善问”发展,一步步向思维的深层次拓展。
(五)实
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的实效。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使提问更实在有意义。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1. 难度:教师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含金量都是不利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2.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有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3.广度:课堂提问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求,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提问能促进教与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教师问,学生答
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事实上,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课堂中既应该出现教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出现学生向教师提问的现象。现代教学中出现的提问的主体,应该把学生包括进来。
(二)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提问开始被当作一种艺术或者技术,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教师的提问不能“满堂飞”,随意而问,而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三)随时随地皆可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会令学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问题本该在前面提出,结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良机,在后面想到时才提出,结果造成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顺序被打乱,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四)对启发的曲解
启发的关键是要掌握时机,要待机而动,而非随意妄为。随意的提问不仅不会使学生得到启发,相反会混淆视听。有好些教师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把电视里娱乐节目主持人的那一套学来,课堂倒是活跃了,学生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启发。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课堂提问力争要做到“精、巧、活、深、实”,达到课堂教学的实用高效。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一)精
所谓“精”,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的要求,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二)巧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体现重难点,在“节骨眼处”巧妙设置的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文到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断了,它还会去借尾巴吗”?这种问题既紧扣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活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
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理解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分层,有的学生把第二句划到了“飞机遇险,情况严重”这一层里。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意见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认识语言的内在关系。当然,这仅仅是浅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真正使学生在教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四)深
“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要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就必须发挥语文对学生在接受祖国优秀文化影响、培养良好品格、情操等方面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把语文教学“面”扩出去,彻底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从教师的问转化为学生的问,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向教材、教师质疑,并逐步由“敢问”向 “善问”发展,一步步向思维的深层次拓展。
(五)实
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的实效。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使提问更实在有意义。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1. 难度:教师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含金量都是不利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2.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有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3.广度:课堂提问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求,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职称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