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新闻反转”看舆论的正反面博弈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293次
时间:2020年6月16日 11:18
丁明毅
(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北京 100089 )
摘 要:面对“反转新闻”我们应当用批判的、公正的眼光去审视,引导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即,使舆论朝着正面发展。本文以“透过‘新闻反转’剖析舆论的正反面博弈”这一课题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新闻的概述、舆论的概述、舆论导向引发“新闻反转”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新闻反转的出现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当前新闻反转出现的具体原因,从而以此为依据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如何避免新闻反转的事件发生,也是媒体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而面对新闻报道,受众们又该保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又值得每一位受众去重视。
关键词:舆论;新闻反转;正反面;博弈分析
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如何坚持原则与底线、遵守职业道德与把握职业操守、引导社会舆论面向正确朝向而发展,如何真正有效地发挥舆论的积极效应与正面作用,是媒体人乃至公众都应当关注的话题,这一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不断的变化,社会关系变得日益复杂起来,各式各样的新闻铺天盖地,各种类型的新闻层出不穷,面对快节奏的新闻传播,不管是公众还是媒体人,都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尽可能的减少情绪化,避免简单粗暴的去判断任何一则新闻。仅有如此,浮躁才无法取代理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新闻反转”的尴尬现象。
一、舆论引发“新闻反转”的原因
1.媒体的不作为
媒体的不作为是引发“新闻反转”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些记者为了能够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为了博取公众的关注,争取更高的新闻阅读量,经常将网络评论和社交媒体中的一些信息作为报道的来源,甚至是断章取义、捕捉只字片语去进行大肆报道。这也就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舆情反转”的发生。在某些事件中,新闻媒体对事实进行模糊化处理,在报道时甚至会引导着受众朝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而这也就容易是公众在一开始就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想去研究事件。但是当事件的真相逐渐清晰时,受众才会慢慢事先的臆想与现实状况大相径庭,虽然这个时候的公众已经明白了新闻的真正面目,但是在此之前,整个社会舆论和整体的公众已经走了很长的弯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正当的新闻舆论对整个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也会不可弥补和反转的。比如,在“西安一医院医护人员自拍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各媒体在报到时,仅仅只是反映“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自拍”这一非常表面化的看似真相的事实,完全没有强调甚至提及“手术是否结束”“医护人员所处情境”以及“是否遵循病人意愿”等真正的事实信息。
2.大众缺乏判断力
对于广大新闻周重来说,新闻最为重要的两个基本特征依旧是其时效性和正确性。新闻的时效性和正确性是新闻的两大基本要素,也是其两大必备要素。但是,众多的新闻媒体工作人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创造新闻”
“美化新闻”。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新闻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当大众看到一篇报道后,受众们容易被媒体“牵着鼻子走”,并没有使用常规的逻辑思维去判断媒体报道的内容是否与真相事实相符合。同时,由于现阶段各种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和普遍应用,以及相关多媒体的产生与应用,已经使得我们的时代成为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大量的资源意外,也对人们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判断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除此以外,信息传播方式也慢慢改变了公众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的受众习惯于“快餐式”的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完整的阅读时间已经不再适应目前人们的生活和娱乐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低效的“快餐式”阅读和“碎片化”阅读。这也就导致受众在阅读一篇报道时,不追求“深入了解”,只要求“表面知晓”。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导致大众缺乏必要的判断力。
3.公众素质普遍不高
作为舆论导向的一大主体,公众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1]
到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 。当一个新闻报道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人们第一时间做到的往往不是去追究事情的真相,而是更多的被醒目的标题所吸引,或者是只对事情略知一二就妄下结论,通过网络等“快餐式”的方式,“粗暴”
地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这种阅读方式恰恰应了不良媒体的需求,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不是尽可能的为人们提供可视性极强的第一手新闻资料,而是博取群众的眼球,吸引群众的阅读,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新闻的阅读量。但是这种阅读方式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正当的新闻引导了不正当的关注,舆论被错误的改变,人们关注的不再是新闻的真实性,只是新闻的娱乐性,小则影响新闻的可视性,大则则会导致整个社会舆论的变化和社会治安的不良发展。
4.法律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虽然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由于目前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盲区。除此以外,政府相关部门缺位、监管不力,都是媒体传播中存在问题的表现[2] 。在这种大局势之下,新闻的发布和传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达不到要求,加上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新闻的发布和传播变得更加随意,为不法媒体提供了可乘之机。这样,只有当“新闻反转”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很坏影响时,相关部门才会介入调查,展开相关的监督与整治,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一旦“新闻反转”
发生并且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之后,公众对该事件的看法已经有了不良的定位,整个社会为之发生的变化也已经无法挽回和弥补。
二、“沉默的螺旋”以及反“沉默的螺旋”
1.“沉默的螺旋”在当前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应用
在当前的网络传播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个体在发表言论时不必先考虑周边的意见环境,更多的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即我们一直强调的言论自由。现在,不仅仅是整个网络环境变得日益自由,相关软件的开发,尤其是大量的社交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人们的言论自由提供了广泛的实施平台和发展空间。例如是微信、微博等一些现代通讯工具的出现,更是使得个人可以相对自由的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即便是自己的观点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也可以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而不需要过多的去考虑群体压力。因此,网络传播环境下难以形成“沉默的螺旋”所需要的意见气候环境。
2.是否存在“反沉默的螺旋定律”
“反沉默的螺旋定律”与“沉默的螺旋定律”是相对[3]
存在的 。“反沉默的螺旋定律”更多的是指在网络上存在的虚拟社区,这些虚拟社区为喜好网络表达平台的社会公众,无疑提供了互相有效的沟通平台。相比较传统形式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这种在网络上开展的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传统交流方式的弊端的产生和出现,使得群众的交流更加的自由和简单。在这种形式之下,网络用户或社会公众,可以自由的利用这些平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对某一个社会事件的看法。在这样的自由交流环境下,“少数派”网民所持观点将会更有可能被更多的人接受与认同,甚至采纳,从而致使持有“少数派”观点的网名或公众越来越多,到最后,甚至超过了持有“多数派”意见的网民或公众。从而形成了“反沉默的螺旋定律”。
三、如何避免“新闻反转”的出现
1.在受众方面
从公众视角出发来看,舆论导向之所以能够形成,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是公众的推动,公众的推动在舆论导[4]
向的形成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公众的个人素质和对新闻、舆论的了解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舆论的产生过程中,公众首先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只有自己的道德素质水平得到了提升,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分辨能力和对新闻舆论的判断能力,以至于不会再新闻消息庞杂的当下迷失自我和丧失自我。另外,还要求公众建立自己的正确的三观。
除此以外,还要求整体受众都要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全面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意识,善于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一味的去跟随新闻报道或者舆论导向去确定自己的位置。同时,要善于去探究事情发展的真相,不要因为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事件娱乐性强就忽略掉了新闻的真实性。更值得注意的是,要求受众在言论自由的同时更要重视言论的正确与否。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参与者。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站错队”的现象发生,才能为避免“新闻反转”事件的发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在媒体方面
作为媒体方,如何避免“新闻反转”的出现,是媒体方更好的履行自身职责的重要表现。在当前的新闻报道环境下,媒体不能仅仅是单一新闻的供应者,更是确保新闻事实的审核者。因此,在未来的新闻传播中,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抢发”,更应当注意新闻的真实性。并不是舆论的导向就是正确的,更需要媒体人去进一步的判断。媒体要坚持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原始稿件,力争避免因为舆论的错误导向而出现臆想性的失误判断,或者是避免发表误导舆论的新闻报道。同时,还要进一步去完善激励与评价制度。这对于避免出现“新闻反转”有着重要价值。对于那些在突出事件中表现出色,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事实的记者给予及时的奖励。但是,对于某些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媒体人,应当处以合理的、严格的惩罚,特别是对于一些敏感领域的事件,媒体人更是应当谨慎对待。
3.在第三方方面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新闻的质量高低与否只是和新闻工作者有关,其实不然,新闻质量的高低与第三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第三方力量,相关部门为进一步保证新闻舆论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新闻法规、制度,不断提高新闻纪律要求。只有相关的引导新闻舆论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尽可能的发挥出舆论良好的导向作用。使新闻舆论朝向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目标前进,尽可能的减少失误和偏差。对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完善与修订,同时还要加强联合执法的力度。
四、结论
“舆论反转”的背后,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与权威性,会增加公众对于媒体的质疑感。面对“反转新闻”的频频出现,在未来的发展中,媒体人、受众以及第三方力量都应当做出相应的反思。正确去面对舆论的导向作用,并在繁杂的社会舆论冲击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清晰的判断,不会轻易被其他的言论所左右,更不能随意沦为舆论水军中的一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新闻应当具备的作用,使舆论导向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丽萍.“舆论反转”成因及解决方法探讨[J].中国记者,2016(04):114-115.
[2]田文利.从网络舆情反转谈如何防范网络虚假新闻[J].当代电视,2016(11):91-92.
[3]王 宏 昌 .浅 析 新 媒 介 环 境 下 的 舆 论 反 转 [J].采 写编,2016(03):14-15.
[4]卢继键.舆论和信息:新闻反转的核心要素[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