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哲学论文 >> 哲学思想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浙南海岛陈靖姑信俗调查

热度0票  浏览229次 时间:2017年10月18日 08:42


【内容摘要】洞头位于浙东南瓯江口沿海地域,全县由168个岛屿和259座岛礁组成,百岛县之美称,属浙江温州市辖县,亦属我国古代东洋航线的中心点。目前,岛上居民大都为闽浙沿海移民后裔,分布在以讲闽南话为主的南片区域和以讲温州话为主的北片区域,其宗教信仰受闽浙沿海居民影响较大。本文试就温州洞头岛上居民的宗教信仰状况、洞头女神信仰、洞头太阴宫庙会和节庆活动(集体祭祀)等内容做些调查陈述,以便我们了解浙南沿海海岛居民的陈靖姑部分信俗简况,从而更好地窥探陈靖姑信俗文化的传播与变异情况。

【关键词】浙南   海岛   陈靖姑  信俗 

 

一、海岛洞头宗教信仰概括

洞头位于浙东南瓯江口沿海地域,全县由168个岛屿和259座岛礁组成,百岛县之美称,属浙江温州市辖县,亦属我国古代东洋航线的中心点。全县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人,设4街道11乡。目前,岛上居民大都为闽浙沿海移民后裔,分布在以讲闽南话为主的南片区域和以讲温州话为主的北片区域,其宗教信仰受闽浙沿海居民影响较大。目前,洞头县是全国十四个海岛县之一,除山东长岛县外,是全国最小的一个县,但国人所信仰的主要宗教教系几乎都有——道教、释教(佛教)、儒教、天主教、基督教(耶稣教)、伊斯兰教等等都有信徒。其中释教与道教的信徒最多,基督(耶稣)教次之,近1.2万人。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洞头县大多数寺庙一直以来供奉的菩萨神像,佛、神不分,有的寺庙甚至释、道、儒三教合一(如北岙镇、隔头村等的太阴宫)。

洞头百岛历史断代特征明显,由于明代的内迁与清初的海禁政策影响,目前的现住民祖先,大都是清朝中后期由福建的崇武、莆田、福鼎、三沙及浙南的平阳、瑞安、乐清和永嘉等内陆邻近海边驾船前来洞头渔场作业的渔民组成,他们每年春、冬两个主要渔汛季节,常常随渔汛、携家眷、带渔具前来洞头诸岛的港岙山凹结草为庐,张网垂钓,捕捞鱼虾,谋求生计并逐渐定居下来。

    那时资源丰富,鱼虾丰足,只要勤出海,不愁捕不到海产品。但在古代,由于科学落后,观念愚昧,“靠天公吃饭,靠神佛保佑”成了人们潜在意识中的祈求,尤其是过着海上生涯的捕渔人,既承受着风浪风险,又惧怕海盗打劫,所以海上作业最重要的是“求平安无事”。为了“平安无事,消灾解厄”,渔人们的家属便把当地奉祀的佛、神的偶像带到洞头来,按各地的信仰习俗进行祭拜。目前,岛上神佛偶像的崇拜也有了定所,如东沙的妈祖宫、元觉的天后宫、北岙岭背的三官堂、霓屿布袋岙太阴宫、沙岙太阴宫、后垅天后宫、霓屿长坑垅田岙宁海寺、鹿西山坪清福禅寺、大门岙底清福寺、东屏中仑真武殿等等都是洞头先民佛神崇拜场所,它们都有近300年或300年以上历史。这些寺庙均由渔民集资建造,渔民们宁愿自己住茅草屋,也不愿让神、佛住简陋的宫庙,初建时为比较简单的木、石、瓦平房结构,后来伴随着渔业生产的逐步发展和渔商贸易的逐步繁荣而逐渐修缮得宏伟气派,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各座宫庙大多为画栋雕梁、气派恢宏的两进加走廊(大多为左右两廊,中间天井,前进戏台,后堂佛神座)的庙宇,且左、右、前、后的活动场地也比较宽畅,便于举行祭祀活动。

洞头县目前现存的68座宫观、84座寺庙(含殿、堂、庵)中,属于女性神像崇拜的有37座,其中太阴娘娘11座(交叉供奉20余座)、妈祖娘娘(天后娘娘)11座、观世音菩萨12座,其他女神4座,属于姓氏尊神的有陈府爷25座,杨府爷27座,其他各类神道、佛道的庙宇63座。洞头百岛历来有七十二岙之说,而实际上不止这个数,全县有居民聚居的自然村近250个,按区域划成的行政村原为104个(不包括居民区),现为91个,每个行政村接近1.7座寺庙(不包括近百个小庙),平均每830人拥有一座寺庙。

二、海岛洞头女神信仰

根据民间宗谱等相关史料记载,闽南语系洞头人的祖先主要是从福建迁徙而来。洞头风俗习惯、风土民情及方言与闽南相同,民间信仰自然也不例外。在百岛洞头宗教信仰中,信众除了信仰观世音等佛教外,道教信仰中对陆上女神“陈十四娘娘”和海上女神“妈祖”的信仰与传播也极具海岛特点。陆上女神“陈十四娘娘”源自浙南闽北的陈靖姑信仰,是浙南闽北民众共同信仰的神祇,其生前或死后尊称极多,在洞头则主要被称为陈十四娘娘。洞头的“陈十四娘娘”信仰既具有很强的传播迹象,又具有海洋文化特点。另一位是海上女神“妈祖”林默。妈祖因闽浙沿海、台湾、港澳等地民众的努力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名扬四海。远在古代,洞头渔民们在那种相对较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只有祈盼神灵的保佑,而妈祖又是海上的救助神,自然成了渔民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神祗。洞头妈祖文化信仰就是以东沙“妈祖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300多年)为核心,向其他街道乡镇辐射,如元觉乡元觉村天后宫、霓屿乡顶廊村天妃宫、大门镇观音礁天后宫、东屏镇中仑村后垄妈祖宫等妈祖庙的分布就证明了这一点。据洞头县申遗资料显示,当地凡是建有妈祖宫的地方,历来都是海上作业较繁荣的地区。由此可见,洞头妈祖神的传播是与海上生涯(作业)密切相联的,极具海洋文化特点。

 

三、太阴宫庙会和仪式活动(集体祭祀)

由于陈靖姑信仰属陆上女神信仰,因此庙宇的设立与海上女神妈祖庙宇的设立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妈祖庙宇大都建在靠海的海边,而陈靖姑庙宇选址大都在一个岛屿的中心地带,或是地势比较高拔的地方,或是社会经济比较繁荣所在,与当地的政治经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陈靖姑庙宇现象,其庙宇建筑风格极具闽南建筑风格,所含陈靖姑文化哲学理念也极具海岛特色。

    洞头太阴宫庙会最为典型的当属霓屿岛正岙陈十四庙会。数百年来,霓屿岛祭祀陈十四娘娘已形成当地人们的习俗,每年正月十四日陈十四娘娘诞辰之日,均有信男信女成群结队前来祭祀,但盛大的祭祀活动几乎有好几百人参加,已经融入现代文化内涵,形成了全新的宗教思想。其既寄托着海岛人对陈十四娘娘的敬仰,又表达了海岛人对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祥和的美好愿望,迎合了积极向上的海岛民间风俗,促进了洞头社会的和谐发展。陈十四娘娘出巡是太阴宫最盛大的祭祀活动,每60年举办一届,每届连续3年。出巡时间一般定在农历正月十五左右。这盛大的祭祀名曰“太阴圣母陈十四娘娘出巡”,在太阴圣母陈十四娘娘出巡前先要在太阴宫内做七日七夜的《南洋》(陈十四收妖)大戏。大门、三盘也叫做灵经。此时,太阴宫戏台上布置上庐山景,请著名画师及道具制作师制作蛇公蛇婆各一尾,戏台两边分,再在庐山上装置大小形态各异的《南洋》大戏里的人物82尊,并画上花草虫鸟、飞禽走兽、小桥流水,制作材料有布有纸,配上电、光、声庐山景致设计的美仑美奂,各类人物塑造的喜怒哀乐,动静惊异,栩栩如生,简直是把一座浓缩了的庐山活脱脱地搬到太阴宫。当你步入太阴宫,听到那佛教的《玉音法事》的古乐时,有种身临仙境之幻觉,既神奇又扑塑迷离,既阴森又庄严肃穆。

    还有一个核心环节,叫做“坐金旦”。在七日七夜的祭祀活动中,洞头岛上的信男信女均要前来祭祀,在祭祀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就是“坐金旦”,先要将陈十四娘娘金身请出神龛,在大殿中央空间里立一圣位,将陈十四娘娘的金身放置其中,再挑选一位本地最有福气的耄长者坐“金旦”。挑选此人条件非常苛刻,如要五代同堂,夫妻双双健在,钻石婚,又要“五公”齐全,就是已经做内公、外公、舅公、姑父公、姨父公,要还有5-6儿子,2-3个女儿这样长者才能有资格坐“金旦”。坐上“金旦”要先在主殿中央周围用板等物围上象草原上的帐篷,此人七昼夜不得外出,吃睡在里面,信男信女需要注香时,要等戏唱到《南洋》各神诞辰人物出现时,才能通过“香官”手(负责祭拜仪式的人)再将香烛送到坐金旦的人之手进行上香。

    纵观祭祀太阴圣母陈十四娘娘的历史沿袭过程,在出巡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63年前出巡队伍规模极小,只有十来人,形式程序简单,服饰单一,一人扛着神像,一面令旗,一个号角,一面大锣,一队就象是逃荒的难民,活动范围少,出巡时间短,只有几天。时隔一甲子年,60年后,这几年太阴圣母陈十四娘娘出巡,形式程序复杂,内涵丰富,规模盛大,场面壮观,出巡的范围大时间长,信徒受现代文化影响,对陈十四娘娘出巡的形式注入了新的道教文化内涵,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太阴圣母陈十四娘娘出巡也叫“出游”,在出游前有一个重要环节,叫做放“通牒”,现在叫做“通讯”,也就是派员将出巡的时间、线路图,出巡规模、后勤保障,通知给出巡线路图所涉及的宫、殿、庙宇的头人(管理人员)及各地方的信男信女,旨在一路镇魔降妖,保佑童男童女催生扶幼、祈保风调雨顺,到时要有人迎接圣母,并奉献大额红包给陈十四娘娘,为出巡队伍打好头通,创造有利条件。接着,出巡进入实质性程序:

出巡时间一般定于正月十五左右,队伍约380人,队员的身穿隋、唐、宋、明、清诸代款式民族服饰,每款数十套,有红、蓝、绿、黄、橙等全色,人人腰系红绸带,出发时吹起号角,大锣开道,礼炮齐鸣,所到之处,有专人扛着净水桶,挥动挑枝柳条拂洒净水,令旗引领,彩旗迎风飘扬哗啦啦作响,八宝架、刀枪兵器齐全,肃静,回避牌,庄严肃穆,令牛鬼蛇神退避三舍,人扮演的八仙形态各异;金童玉女活泼可爱,四人抬着陈十四金身,宫娥手撑皇龙伞,将扇分两边,陈十四神像和蔼可亲、神态慈祥、光彩照人,显得十分神圣威严。幡联、香炉、纱灯、高帐、圣位为出巡队伍映衬的交辉相映、相得益彰。腰鼓队、铜鼓队、五音、中洋结合吹吹打打。秧歌队、手舞足蹈,载歌载舞,礼炮声震耳欲聋,安全防火联防队伍紧跟其后,整个出巡队伍是浩浩荡荡,场面十分的壮观,所到之处,家家户户象过年过节一般,张灯结彩,打火灰相迎,并选一广场,集中信徒献上祭供品举行祭祀仪式,并接受红包,馈赠“元宝”,信徒门争先恐后允愿谢愿,所到宫殿,庙宇也要做祭祀仪式,出巡一般路线是浙南一带,如灵昆、瓯海、龙湾、文成、泰顺、苍南、平阳、青田、丽水等地。这样的祭祀连续举行三年,方宣告结束。

2006年的陈十四娘娘出巡祭祀活动就十分隆重,也有典型的宗教活动意义。队伍约380人,队员们身穿唐宋明清各代款式服饰,每款数十套,有红蓝绿黄橙等颜色,人人腰系红绸带。出发时,号角齐鸣、大锣开道、礼炮震天,有专人抬净水桶拂洒净水,令旗引领,肃静、回避牌紧随,八抬架刀枪兵器齐全。四人抬着陈十四娘娘金身,宫娥手撑皇伞护在两旁,幡联、香炉、纱灯、高帐交相辉映;腰鼓队、铜鼓队五音中洋乐器结合,吹吹打打;秧歌队载歌载舞,礼炮声震耳欲聋,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鸣炮迎接,并在地方的广场上信徒们纷纷献上祭供品,举行祭祀仪式,接受红包,馈赠“元宝”,以示发财吉利。所到之处的殿宫、庙宇同样举行仪式,处处体现出敬仰菩萨的浓厚氛围,传承了几千年的宗教文化,宏扬了民族精神。

祭祀陈十四这样的民间宗教信仰习俗,从表面现象来看,似乎是一种海岛上的陈规陋习,但透过表象看实质,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现在已经融入很多的现代的新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全新的宗教思想,其既寄托着海岛人对陈十四的敬仰,又表达了海岛人对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祥和的美好愿望,这种修心养性,积极向上的海岛民间习俗,促进了洞头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前,洞头海岛渔村对陈十四娘娘的信仰已有400多年历史,最早为“沙岙太阴宫”和“北岙三官堂”的“陈林二位圣母娘娘”,后传至霓屿布袋岙(也有一说先霓屿布袋岙而后传播其他岛屿),随即传延开来。据了解,沙岙太阴宫由曾氏族人从福州引入,约在清乾隆年间(1745年前后),其庙宇几经毁建,现时的“双进、左右两廊、中天井”的气派恢宏的庙宇新建于2004-2006年,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北岙娘娘宫为三月十五)庙会,前往祭拜的信众均超过千人,北岙娘娘宫参拜的信众年均超万人。陈十四娘娘的信仰活动及其延伸的文化意蕴在洞头百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观世音菩萨、天后妈祖、圣母娘娘”三大女神的广大信仰阵容和独特文化氛围。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