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候鸟家庭”,推进家校协同教育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25次
时间:2020年7月06日 15:07
左丽 唐钊华
(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思贤小学校,重庆 414100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新时代环境下,“候鸟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影响,以及分析研究国内外的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协同教育实施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校协同教育现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基础教育;家校协同;对策研究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其影响深远。在传统的观念里,教育学生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从而容易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对孩子直接的教育和引导存在困难,即新时代“候鸟家庭”。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帮助“候鸟家庭”获得更好地教育效果,达到教学目标,作为新时代班主任,必须深思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概述
1.家校协同教育的概念
1997年,“协同教育”的概念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上被首次提出,指的是整合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力量对学生进行同步教育,从而产生效果更佳的教育结果。由此可知,家校协同教育就是指学校和家庭实现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借助双方的教育优势,从行为习惯、道德培养和知识获取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2.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所接受和获取的信息是鱼目混杂的,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往往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体系,对于各种信息缺乏分辨能力,这时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容易使教育出现问题。学生在社会上所获取的信息则是好坏参半的,很多时候与学校的教育是存在矛盾和冲突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判断和取舍。
这种情况下,家校协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3.家校协同教育的形式
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采取了家校协同的教育模式,希望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来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家校协同教育开展的形式来看,可以分为沟通形式和管理形式。沟通形式包括教师主动与家长的沟通,例如家访、电话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家长主动与教师的沟通,包括主动进校咨询、电话或网络沟通等。管理形式是通过成立家委会、伙委会等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学生管理中来,通过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校在某些方面进行决策的制定。
二、国内外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校协同教育现状
1.国外家校协同教育现状
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与家长的配合,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在家校协同教育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在美国,家长可以参与到学校有关制度的制定,能够为学校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在日本,家长们会自发的成立家委会,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在法国,学校会主动联系家长,邀请家长来校参观,全面的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是否一致,来判断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
2.国内家校协同教育现状
虽然近几年我国也开始提倡并推行家校协同教育,但是其收效甚微,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很多学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由祖辈负责接送和与学校联系,而学生的父母往往忙于工作,从而忽视了与学校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也持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所以在家校协同上不能够认可并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在联系和沟通上也持有消极甚至抵触的情绪,导致家校协同教育施行受阻。
三、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校协同教育优化对策
1.提升家校协同教育意识
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施行,首先需要教师和家长都能提高协同教育意识。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通过沟通和交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如实的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合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在家校协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家长们走进学校,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提升家校协同教育意识,就是要让家长从不愿意协同到愿意协同,从消极态度到积极配合。
2.家校协同教育需要信息对等
家校协同教育开展的基础就是要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信息对等,由此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家校协同教育可以更好的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状况,从而使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学校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进行对比,一方面能够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在家表现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信息交换,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学生教育。
首先,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教师建立网络联
系,因为网络沟通平台不受限于空间的限制。教师也可以邀请在学生教育上做得较好的家长在群里分享教育经验,以供其他人进行学习和找对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不应该怀有“藏短”的心理,当学生在家表现不好或者是发现学生在家表现与教师反馈的在校表现不一致时,应该主动与教师建立联系,通过沟通和探讨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商量出有效的对策来改善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协同教育也有待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家校双方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建立合作关系。关注新时代“候鸟家庭”,为学生的成长更好的发挥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云林.协同教育研究引领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J].电化教育研究,2018(2).
[2]林悦.国外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对我国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