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涌泉穴在下肢骨折术后消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303次
时间:2018年8月07日 15:24
摘要: 目的:探讨艾灸涌泉穴在下肢骨折术后消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01-2018.01 在本院行下肢骨折术的 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艾灸涌泉穴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 9d 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84.2%,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消肿采用艾灸涌泉穴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效果确切等特点,可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 艾灸涌泉穴;下肢骨折术;消肿;疗效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837(2018)05-0010-01下肢骨折术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伤科疾病,可引起严重肢体肿胀使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骨筋膜室综合征,造成肢体的缺血坏死甚至是截肢,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影响[1]。因此,下肢骨折术后的关键工作是早期消肿,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次着重对本院收治的 76 例行下肢骨折术的患者进行艾灸涌泉穴以达到消肿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01-2018.01 在本院行下肢骨折术的 7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类型: 21 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17例为胫腓骨骨折, 14 例为股骨干骨折, 13 例为髋关节置换术, 11 例为膝关节置换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 21 例、女性 17 例,年龄在 12-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9.6±3.8)岁,观察组中男性 22 例、女性 16 例,年龄在 13-7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9.8±3.5)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后无差异( 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早期冰敷、将患肢抬高、制动以及加强踝泵功能的锻炼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艾灸涌泉穴治疗。首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包括局部皮肤出血、破损以及感染等不可进行艾灸。操作方法是准备好艾灸的所有物品并放置在床前,给患者介绍艾灸的优点、效果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充分了解艾灸并可以积极配合操作,取涌泉穴(在足底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脚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趾连线的前 1/3 处),做好标记后将患者下肢抬高,将治疗巾垫在足跟下,将治疗部位完全暴露并进行清洁,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将点燃端对准涌泉穴,以患者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度,及时将艾灰弹去,直至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止,艾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每次艾灸时间为 15min,每天 2 次,艾灸结束后采用纱布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并观察,将艾条放进小口瓶中彻底熄灭,整理床单并清理用品。
1.3 评价指标
护士每天定时对患者双下肢的同一部位周径进行测量,并对皮肤紧张度、颜色、血运、皮纹以及患肢足背动脉搏动等进行观察。评价标准为显效:治疗 5d 后患者下肢恢复正常;有效:治疗 5-9d 后,患者下肢肿胀消失;无效:治疗9d 以上,患者下肢肿胀无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上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9.0 处理以上全部数据,( n,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 检验,若组间存在差异,则 P<0.05。
2 结果
治疗 9d 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84.2%,有明显差异性( 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组别 例 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 组 38 25 ( 65.8) 12( 31.6) 1( 2.6) 37( 97.4)对照 组 38 15 ( 39.4) 17( 44.8) 6( 15.8) 32( 84.2)X? -- 6.25 7.11 5.39 5.39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中医学上认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筋脉受损、失养,气血运行受阻,会出现肿胀的主要病机在于“ 阳气虚败、血气湿淤” ,术后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以及出血会释放出更多的炎症因子,可导致下肢肿胀。若是肿胀不能及时进行消退,可造成软组织的坏死,延迟愈合。艾条属于中药的一种,在医学上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理气、除湿、通气血的作用。艾条灸是采用纯净的艾绒制成,点燃后在机体某一穴位或者是患处薰烤的一种技术操作。《灵柩.刺节真邪》中有“ 脉中之血,凝而留之,弗而火调,弗能取之” [2]。艾具有通畅气机、营卫调和的作用,因此凝结自散。艾灸的过程是采用灸火的温热刺激皮肤,使皮肤充血,扩张毛细血管,促进淋巴以及血液的循环,使平滑肌痉挛进一步缓解和消除,加强局部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有助于粘连、炎症以及血肿等病理症状的消散吸收,进而达到消肿散结、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功效。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之首穴,在人们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经络系统作用于全身气血,与各个脏腑经脉紧密联系,将上下内外通路进行沟通,腧穴将人体脏腑组织气血输注在体表,和各个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3]。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淋巴等,紧密联系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以及脏腑系统。艾灸于涌泉穴,对穴位进行刺激后激发经气,调动经脉功能使其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功效,促进脏腑经络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的循环,进而使下肢消肿。
本次对我院收治的 76 例下肢骨折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 9d 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84.2%,有明显差异性( P<0.05),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下肢骨折术后消肿采用艾灸涌泉穴可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术后消肿采用艾灸涌泉穴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效果确切等特点,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可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通宇,杨丽,罗衡丽,程刚,沈振华.院内制剂桃仁消肿胶囊对早期闭合性骨折骨痂微血管新生及 VEGF 表达的实验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5):3328-3330.
[2]杨永强,李永宁.黄芪消肿汤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肿胀伴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4):112-113.
[3]肖彩红.探讨艾灸涌泉穴在下肢骨折术后消肿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