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青年学生逆反心理及其矫治
论文关键词:青年学生 逆反心理 娇治
论文摘要:当代青年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经脸的不断丰富,以及思想活跃,很容易用批利的甚至否定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也鱿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矫正,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青少年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逆反心理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代青年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思想活跃,很容易用批判的甚至否定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也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正确对待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目前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普遍性问题。
一、逆反心理的涵义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学生对学校的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或较少感兴趣;对老师和家长指定阅读的书籍不屑一顾,而对一些于学习毫无意义的书刊却想方设法弄来读一读;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持抵制、对抗情绪等等。
二、青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家庭和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影响是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中的一些逆反现象都会直接影响青年学生。例如父母长期的不睦、争吵、分歧、敌对、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出现逆反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如有的家长双双外出打工,并与子女长期分居隔离,子女从小未能及时地得到父母的教育关爱,致使子女个性自由、倔强,形成任性、放荡等不良习惯;有的家长迷恋于牌场、舞场,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不关心、不督促,使子女感到人生冷漠,情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党内的一些腐败现象、丑陋事件,影响青年学生看破红尘,视一切不过为虚假、虚伪而已。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讨好拍马”;把向老师汇报情况说成是“出卖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讥为“傻瓜”等等。
可见,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青少年学生耳闻目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定势,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忽视的。
2电学校教育也是影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主要因素。
首先是教育者不尊重学生的需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青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强烈地要求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教育者对学生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只凭主观臆测,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采取过激的举措,如罚站、讥讽、辱骂、赶出教室,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其次是教师的教育内容单一,方法呆板,也会造成学生厌学、逆反的心理。教师没有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获得良好成绩,消极情绪渐占上风,与教师的关系、情感日渐疏远,久而久之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其三是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教师把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传播给学生有两条途径,一是口头说教劝导,另一条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引导,这是缺一不可的。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学生的人生标杆与楷模。如果教师说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这样的教师在学生看来是“伪君子”,不仅不能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降低教育者的威信,更使学生反感,使学生对一些正面宣传教育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
(二)主观因素
与童年期相比,青少年的自我愈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活动。由于学生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的矛盾,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够成熟,加之经验不足,认知的偏差较大,所以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以偏概全,固执己见,走向极端。这是因为青年学生自尊心较强,有时又不能正确维护自己的尊严,把教师、家长的劝说、批评或看成是吹毛求疵,或看成是训斥,以长凌幼耍威风,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三、青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矫治
掌握了青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涵义,明确了青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这为我们教师矫治学生逆反心理奠定了基础。
1.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民主、尊严、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最广泛地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充分地激发青年学生的创造力。现代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不再需要外来的肯定,也没有统一的价值尺度,更不是金钱标准所能衡量的,而是人的自我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自我实现感。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服务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改变观念,尊重学生。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总是希望被肯定、得到鼓励的。青年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该立即予以肯定,给予表扬。是非不辩、优劣不分、良芳无别,学生的心理就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润物细无声、寻找时机让后进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点燃学生心灵之火、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积极的热情的良好的心态投人.学习,投人精彩纷呈的集体生活之中。
3.感情共鸣,融恰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者要学会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管教学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真诚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做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在为人师表上真正做到师德、师能、师风的统一。首先要具有优良的情感态度,有宽广的胸怀,能容人、容事、容误会、容委屈,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善解人意。
4.优化手段,讲究艺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不应该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某些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学习“根雕教育艺术”,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育者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每个教师都要潜心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智慧和艺术,从现代教育理念、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规律出发,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能力。当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以教师的教育机智巧妙化解师生冲突,消除青年学生逆反心理。
5. 重视心理,加强教育。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它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素质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6.学校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综合育人环境。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历来是社会文明的源头,是首善之区,是引领文化潮头、传科学思想、开创文明新风、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校园育人环境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办学传统、管理水平和校风学风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作风。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激励青年学生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发展的精神状志,是矫正和消除青年学生逆反必理的重要条件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矫正,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