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与改革
研究生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与改革
○贵州大学
贵阳 550003
吴起鑫
摘要:环境化学课程是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为提高研究生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质量,针对研究生课程的主要特点和挑战,对课题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关键词:环境化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控制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化学学科的组成部分,从其发展之初,就担任起分析化学污染物质浓度水平,探讨污染物质污染机制、迁移转化规律、毒性效用,开发污染控制技术等使命。建国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种化学污染事件频发,化学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进一步推动了环境化学基本原理与技术的发展,环境化学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发展成熟、完善。
一、研究生环境化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化学作为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类本科生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理论基础强、学科间综合性明显、学科内多层面内容交融、 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涉及到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及典型有害污染物的知识和方法。
近些年,随着研究生扩招,以及环境事业的迅速发展,很多非环境类专业学生在考研的时候选择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的专业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少环境类研究生环境化学基础薄弱的现状,很多高校环境类研究生都开了环境化学课程或高等环境化学课程。由于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差异很大,有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学过该类课程,已经有较好的基础;也有不少学生没有接触这门课程。那么,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上好研究生环境化学课程,对任课教师提出很大的挑战。既要让有基础的学生有兴趣,不是简单重复,又要让没有基础的同学能够听懂这门课程,都需要任课教师来探讨与研究。
二、教学方法改革与应用
1.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强化互动教学
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体系不同,若按照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教学,会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研究生课程通常人数比较少,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先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根据学生的的背景特点,区别对待。比如(1)在讲解相对比较容易的基本定义和概念部分时,安排没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课堂上介绍专业名词,而学过该课程的学生负责提问,达到学生之间的“教— 学”相长;(2)每次上课
2. 基于案例分析的建构主义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本,提倡学生个人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对所学知识有意义积极建构。在每一章课程内容学习之前,举一个该章课程方向上著名的污染事件,
将学生分组,根据课程内容分析该事件中环境化学基本原理,污染物质的主要迁移过程,引导学生查找相关文献,每个小组总结自己的学习和分析内容,做成PPT,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课题上讲解。通过这个阶段的自主探索,学生对该章节的内容有更好的了解,进一步了解到这些知识的意义,主动思考,团队合作和交流,
产生思想的交汇,构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大气环境化学这一章,安排学生了解当前大家关心的“雾霾”事件;讲解水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时,探讨松花江水污染重大事件。
三、结合研究热点,激发科研兴趣
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各自导师的安排,基本确定自己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课程最后,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选择1-2 篇该方向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文章的优点的,科学意义。通过高水平文章的引导,让学生对自己将来的研究充满希望,同时,通过课程知识和文章的结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四、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教学考核一般是结果考核,通常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就是该门课程的成绩。显然,
采用“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方式,仅通过期末考试有限的卷面有限的知识有限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真正知识理解、要点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真是情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前面教学改革中提到,课程在很多地方设计了学生参与过程。在考核中,增加学生参与成绩的比重,根据PPT 汇报效果,分级打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环境化学教学改革中,将成绩分为课程参与成绩、小组报告成绩、期末成绩,考勤成绩,比例分别为40%、30%、20%、10%。通过课程成绩组成和比例的调整,激发学生准备PPT 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课程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的改革,以学生为课程的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课程过程参与的积极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建构多样化的、真正有益于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或新型教学文化对于综合性、多学科交叉学科课程是非常适用的。总体来说,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可进一步挖掘和细化课程的设计,以求做到改革更加到位,贴合现代大学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 戴树桂. 环境化学( 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王春霞, 朱利中, 江桂斌. 环境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3] 赵志鹏. 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D]. 陕西师范大学,2012.
[4] 吴晓红, 戴平波. 过程教学与结果教学探析[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0,01:13-15.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