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广泛传播之原因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61次
时间:2010年9月28日 15:20
[摘要]李清照的词流传下来的虽然很少,可是她的词却是家喻户晓的,可见易安词的传播之广泛。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李清照词广泛传播的原因有五点:一是宋代时印刷术的全面盛行。二是李清照的家世背景及学习背景。三是李清照独特的女性思想和性格魅力。四是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和价值。五是关于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的舆论颇多。
[关键词]李清照词 广泛传播 原因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大都是因为她的词。清照的词就是千年来经过无数读者受众的检验和评判而流传下来的,并且是经久不衰的。从传播学角度讲,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可以让易安词这么广泛的传播呢?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浅显地讨论一下。
一、宋代印刷术的全面盛行和广泛运用
在东汉末年造纸术改进和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出版过程是繁琐且劳力伤财的,故宋代之前出版的书本也是较少的。隋朝开始就有了雕版印刷术,但是 因复杂和成本等原因运用地较少。从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文学作品的结集出版就简单多了。传播史上也表明,由于客观原因,记载文字和出版书籍的困 难严重阻碍了古代文学和科技的传播和继承。宋代以来,是传播自觉觉醒的时代,活字印刷术的盛行使得很多文人的优秀作品得以出版,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也给我 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李清照恰好就处于这个时代,而且当时苏东坡、辛弃疾等杰出词人辈出,举国上下对词的创作和接受都空前繁盛,故曰宋 代是词的时代。在这种主观的社会背景下,在这种客观的印刷术前提下,不少词人都有自己的词集。李清照词集在宋代时就已经有四个流行的版本,即《漱玉集》一 卷本、《漱玉集》5卷本、《漱玉集》5卷本和《易安词》6卷本。活字印刷的时代造就了李清照词集的大量涌现,也看出李清照词在宋代也是极受读者青睐的。
二、李清照的家世背景及学习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之孙女,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受到优越的教育,造就了她博闻强识,通晓经史,善书画,知音律,很早就开始自己创作,并且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着较高的造诣,尤其是她的词,无论是宋代还是后人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礼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两人门当户对,志同道合,还共同研究金石书画,可谓是才子佳人一对。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播者的知名度更是直接关系到其传播的信息的范围广度和受众的接受热度。李清照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的家世背景,都可谓是高知名度,高关注度的。所以李清照词的广泛传播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她的家世和学习背景。
三、李清照独特的女性思想和性格魅力
古往今来,李清照可谓是中国第一才女,对于她的思想和性格人们都是倍加关注的,也有很多人对其进行研究,试图发现李清照是有着怎样的妇女情怀和独特的性格,才能写出如此深得大家喜爱的词。
李清照的词中无不透漏着真、善、美,也留露着她本人的性格特征:敢说、敢笑、敢于讥评有地位的男人。她敢作敢当,敢爱敢恨,更加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思想的 束缚,她勇于表露自己真实的爱情,才留下了那关于情思关于离愁的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很多人怀疑李清照是否 有爱国思想,我想这点是肯定的。我们没有理由用一个男人对国家应该有的担当、用男人的眼光来批判李清照,她只是个女子,只是个憧憬自己的爱情也热爱自己国 家的女性。可是在那样的条件,在男权当立的社会,李清照不可能像屈原、杜甫那样的忧国忧民,也没有武则天那样的野心去统领朝政,她能做的只是祈祷只是希望 国家能够保全,人民能够安康,这种爱国思想在她后期的词中也是有很多体现的。
四、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和价值
李清照主要以其易安词 享誉宋代文坛,并且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吕思勉说:“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约,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特以闺阁见称 也。”可见李清照对词的把握是多么的精妙,婉约也是易安词的灵魂。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境遇大不相同,词也有所不同,前期的多清丽妍媚,后期的多凄楚淡净, 但是前后词的创作都不失婉约。
李清照词的言语风格被概括为两点:清新工巧,善用浅俗语。也有人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清照的 词,都是比较精确的。清照的词之所以这样广泛的传播,在传播学来说首先浅显易懂才能被大众接受,当然她的词写的是那样的真切、动情、通俗又朗朗上口,这也 会让很多受众产生共鸣,这便是传播信息内容与受众的接近性,而心理上接近性最能吸引大量的受众。清照的词就是有这种力量,虽然她是近千年以前的人,却让人 感觉到了心灵的相通,情感的共鸣。这也是传播中“内容为王”所决定的,李清照词的艺术价值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欣赏的。
五、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的舆论颇多
舆论是指人群中相当比例的人对公众关注的话题所持有的意见。对于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问题的看法已经有长达近千年的争论,而且历代学者都乐此不疲。
本文暂且不谈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之事,单看这个学术的争论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个舆论了,而且对于这个问题的争执使得李清照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也为李清照的词能广泛传播出力不少。
也许李清照根本不知道舆论这个词,更不会用舆论使自己出名。但是关于她的改嫁说无疑就是一个舆论的话题,也是这么多年来可以长青的话题。而这个舆论话题 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了李清照的词的传播,因为关注这个人,就会关注这个人的其他,更何况是她的词本身就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这么一来,强强联手,李清照的词 想不广泛传播都难上加难了。
李清照的词传播之广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切身体会的。本文只是结合传播学的某些观点,浅略分析了其词广泛传播的几点原因,从客观到主观,李清照的词都有着极好的传播条件和传播环境,也难怪易安词这样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宋词研究.华书局,1926.131.
[2]刘尊明,王兆鹏.从传播看李清照的词史地位——词学研究定量分析之一.
[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10).黄升.宋史•艺文志.
[4]李清照.漱玉词——一剪梅.
[5]李清照.漱玉词——声声慢.
[关键词]李清照词 广泛传播 原因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大都是因为她的词。清照的词就是千年来经过无数读者受众的检验和评判而流传下来的,并且是经久不衰的。从传播学角度讲,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可以让易安词这么广泛的传播呢?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浅显地讨论一下。
一、宋代印刷术的全面盛行和广泛运用
在东汉末年造纸术改进和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出版过程是繁琐且劳力伤财的,故宋代之前出版的书本也是较少的。隋朝开始就有了雕版印刷术,但是 因复杂和成本等原因运用地较少。从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文学作品的结集出版就简单多了。传播史上也表明,由于客观原因,记载文字和出版书籍的困 难严重阻碍了古代文学和科技的传播和继承。宋代以来,是传播自觉觉醒的时代,活字印刷术的盛行使得很多文人的优秀作品得以出版,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也给我 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李清照恰好就处于这个时代,而且当时苏东坡、辛弃疾等杰出词人辈出,举国上下对词的创作和接受都空前繁盛,故曰宋 代是词的时代。在这种主观的社会背景下,在这种客观的印刷术前提下,不少词人都有自己的词集。李清照词集在宋代时就已经有四个流行的版本,即《漱玉集》一 卷本、《漱玉集》5卷本、《漱玉集》5卷本和《易安词》6卷本。活字印刷的时代造就了李清照词集的大量涌现,也看出李清照词在宋代也是极受读者青睐的。
二、李清照的家世背景及学习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之孙女,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受到优越的教育,造就了她博闻强识,通晓经史,善书画,知音律,很早就开始自己创作,并且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着较高的造诣,尤其是她的词,无论是宋代还是后人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礼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两人门当户对,志同道合,还共同研究金石书画,可谓是才子佳人一对。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播者的知名度更是直接关系到其传播的信息的范围广度和受众的接受热度。李清照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的家世背景,都可谓是高知名度,高关注度的。所以李清照词的广泛传播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她的家世和学习背景。
三、李清照独特的女性思想和性格魅力
古往今来,李清照可谓是中国第一才女,对于她的思想和性格人们都是倍加关注的,也有很多人对其进行研究,试图发现李清照是有着怎样的妇女情怀和独特的性格,才能写出如此深得大家喜爱的词。
李清照的词中无不透漏着真、善、美,也留露着她本人的性格特征:敢说、敢笑、敢于讥评有地位的男人。她敢作敢当,敢爱敢恨,更加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思想的 束缚,她勇于表露自己真实的爱情,才留下了那关于情思关于离愁的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很多人怀疑李清照是否 有爱国思想,我想这点是肯定的。我们没有理由用一个男人对国家应该有的担当、用男人的眼光来批判李清照,她只是个女子,只是个憧憬自己的爱情也热爱自己国 家的女性。可是在那样的条件,在男权当立的社会,李清照不可能像屈原、杜甫那样的忧国忧民,也没有武则天那样的野心去统领朝政,她能做的只是祈祷只是希望 国家能够保全,人民能够安康,这种爱国思想在她后期的词中也是有很多体现的。
四、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和价值
李清照主要以其易安词 享誉宋代文坛,并且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吕思勉说:“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约,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特以闺阁见称 也。”可见李清照对词的把握是多么的精妙,婉约也是易安词的灵魂。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境遇大不相同,词也有所不同,前期的多清丽妍媚,后期的多凄楚淡净, 但是前后词的创作都不失婉约。
李清照词的言语风格被概括为两点:清新工巧,善用浅俗语。也有人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清照的 词,都是比较精确的。清照的词之所以这样广泛的传播,在传播学来说首先浅显易懂才能被大众接受,当然她的词写的是那样的真切、动情、通俗又朗朗上口,这也 会让很多受众产生共鸣,这便是传播信息内容与受众的接近性,而心理上接近性最能吸引大量的受众。清照的词就是有这种力量,虽然她是近千年以前的人,却让人 感觉到了心灵的相通,情感的共鸣。这也是传播中“内容为王”所决定的,李清照词的艺术价值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欣赏的。
五、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的舆论颇多
舆论是指人群中相当比例的人对公众关注的话题所持有的意见。对于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问题的看法已经有长达近千年的争论,而且历代学者都乐此不疲。
本文暂且不谈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之事,单看这个学术的争论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个舆论了,而且对于这个问题的争执使得李清照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也为李清照的词能广泛传播出力不少。
也许李清照根本不知道舆论这个词,更不会用舆论使自己出名。但是关于她的改嫁说无疑就是一个舆论的话题,也是这么多年来可以长青的话题。而这个舆论话题 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了李清照的词的传播,因为关注这个人,就会关注这个人的其他,更何况是她的词本身就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这么一来,强强联手,李清照的词 想不广泛传播都难上加难了。
李清照的词传播之广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切身体会的。本文只是结合传播学的某些观点,浅略分析了其词广泛传播的几点原因,从客观到主观,李清照的词都有着极好的传播条件和传播环境,也难怪易安词这样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宋词研究.华书局,1926.131.
[2]刘尊明,王兆鹏.从传播看李清照的词史地位——词学研究定量分析之一.
[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10).黄升.宋史•艺文志.
[4]李清照.漱玉词——一剪梅.
[5]李清照.漱玉词——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