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社会公德;道德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从社会公德的涵义入手,通过对社会公德在当代的重要意义的阐述.说明了本文写作的现实意义。随后.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公德现状的剖析。分析出现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由此。进一步阐发解决这种状况的对策。如何发表论文
一、社会公德的涵义概述
社会公德是指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和交往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涉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分化、发展而逐渐产生、完善的一种公共精神;是建立在主体自觉、平等、尊重基础之上的,以公民相互之间的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调整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系列有效性要求。作为与人们的公共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主要是通过在社会生活中长期起作用的、较稳固的生活方式和样式表现出来。如何发表论文
二、社会公德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在中国转型时期,加强全社会的公德建设就更是我们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行社会公德建设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对它们讲道德,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而免受自然界的惩罚。当前我们所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针对这一需要而提出的。其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全球化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在这个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中,我们只有讲社会公德,不轻易侵犯他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实现,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再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时常经济建设的需要。提高市场经济中人的道德素质,特别是敬业精神和道德责任感,才可以形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社会公德的调节,约束功能,有助于搞好市场经济管理,处理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发挥社会公德的导向作用,把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反对极端利己主义,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防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自觉遵守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如何发表论文
三、当代社会公德的现状
但是在当代社会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滑坡。如不顾集体利益一味追求极端个人利益;贪污腐败,欺诈偷盗;侵犯他人利益甚至是生命安全;言行不一,不讲诚信.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恶意拖欠债款.哄抬物价;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滥砍滥伐.滥捕杀珍惜动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杂物,吸烟,吐痰……这些都对社会公德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确保社会的顺利转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畅通进行,民族素质的不断提升,我们巫待解决社会公德的缺失问题。
四、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造成我国社会公德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状况方面的原因:经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们的行动受经济利益的支配。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使中国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主导之下,分散的小农经济使我们的民族一直以来都缺乏公德意识,缺乏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虽然现在经过经济改革,小农经济的状况已完全改变,但是那种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依然影响着人们。“个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制约着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其次,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起码的社会生活规范,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呈现出新旧交替和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人们在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利益的同时尚未认同个人与社会利益的联系,公德意识、公民意识仍十分匾乏.但是法制建设却明显的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道德的支持力度不强,影响了社会公德的进步。
再次,教育方面的原因:教育重心的偏离也是致使社会公德缺失的一个原因。道德教育是人类精神绵延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使人类能够在短时间内汲取几千年来积淀流传下来的文化成果,从而走向文明。但是,由于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公德建设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第四,社会方面的原因: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封闭式的单元结构住房,把邻里过去四合院之间的亲情隔开了;又由于受到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关注公共利益,认为社会公德与己无关,是多管闲事;加上长期的分配不公,造成人们心里失衡,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对过去分配不公的补偿心理导致一部分人的行为危及社会与公众的利益。
第五,传统伦理方面的原因:社会公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创新其形式。在我国,过去以出身背景为基础的血缘、地缘的社会联系逐渐过渡到以居民身份为基础的社区联系,公共生活场所逐渐成为重要的生活场所。与此相对应.传统的大家庭的亲情伦理的家长负责制有排斥社会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地位的倾向,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民主和谐关系受到阻碍。其次,它只注重血缘、地缘关系.对有“关系”者恩宠有加,对无“关系”者漠不关心,甚至损人利己,从而导致不良风气的蔓延。如何发表论文
五、社会公德缺失的解决对策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化公共设施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人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正在日趋完善,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更多的充实,人们的休息时间也越未越多,这就使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打破那种过去的小农经济状况下人们的封闭状况,这有利于人们的公德的形成。同时在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应不断加大对公共设施的建设,为人们参与公共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通过法制的强制性和制度性的权威性来促进社会公德向好的方向发展。应该承认,人的道德水平各不相同,道德教育并非万能,社会舆论也不一定对每个人都起作用,当人们对社会公德教育还不理解,遵守社会公德还不自觉时.就必须制定一些行政的或经济强制的方法甚至法律的手段,制度的建立包括行政手段和法律措施,它是一种约束机制,是对弱自律性行为的很好约束,同时又是对善行者的激励。行政和法律规范是“他律”,是靠外在强制制约.而道德则是通过“自律”.是靠内在的自觉性。社会公德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生活准则,通过一段时间制度化的约束.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就会逐渐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就会变为自觉的习惯,在这个问题上,美丽的花园城市一新加坡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典范。因此,要形成、发展和巩固良好的道德风尚,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把公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把公德规范纳人法制轨道,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以打击歪风邪气。
第三,创新社会公德教育形式,从小进行社会公德培养,从小事开始。教育是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的重要环节。教育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社会公德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各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教育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引导教育群众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在这过程中,我们尤其要重视青少年的社会公德建设,使他们由他律转为自律,通过正确行为的不断重复、反复强化以及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矫正,逐渐形成道德行为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执行规范就会达到自觉的境界,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成为一种不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觉的行为,甚至能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小事,人们正是有一点一滴做起,才会不断的积累起良好的社会公德来。如何发表论文
第四,发挥媒体作用,调动舆论力量。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需要社会各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其中新闻舆论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新闻舆论对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教育和监督功能,利用传媒信度和效率高的优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使公德规范深人人心,变为人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公交车上的城市频道,以及网络等现代手段,进行正面的社会公德教育,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舆论的力量净化社会空气、升华人心、扶正祛邪、弘扬正气。如厦门电视台有专门的栏目对违章的车辆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进行曝光,通过媒体舆论的方式告诫和提醒人们遵守交通法规。
第五,对社会成员进行正确的伦理观念教育。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不利于正确的社会公德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那些正确的伦理观念,以各种形式向社会成员进行渗透,让这些观念在成员思想中扎根,不再像过去那样,“独亲其亲”,而变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当今社会公德的一点个人见解,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公德建设有一点帮助。从而使我国的公德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使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景象。
[论文摘要]本文从社会公德的涵义入手,通过对社会公德在当代的重要意义的阐述.说明了本文写作的现实意义。随后.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公德现状的剖析。分析出现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由此。进一步阐发解决这种状况的对策。如何发表论文
一、社会公德的涵义概述
社会公德是指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和交往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涉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分化、发展而逐渐产生、完善的一种公共精神;是建立在主体自觉、平等、尊重基础之上的,以公民相互之间的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调整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系列有效性要求。作为与人们的公共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主要是通过在社会生活中长期起作用的、较稳固的生活方式和样式表现出来。如何发表论文
二、社会公德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在中国转型时期,加强全社会的公德建设就更是我们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行社会公德建设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对它们讲道德,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而免受自然界的惩罚。当前我们所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针对这一需要而提出的。其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全球化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在这个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中,我们只有讲社会公德,不轻易侵犯他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实现,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再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时常经济建设的需要。提高市场经济中人的道德素质,特别是敬业精神和道德责任感,才可以形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社会公德的调节,约束功能,有助于搞好市场经济管理,处理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发挥社会公德的导向作用,把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反对极端利己主义,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防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自觉遵守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如何发表论文
三、当代社会公德的现状
但是在当代社会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滑坡。如不顾集体利益一味追求极端个人利益;贪污腐败,欺诈偷盗;侵犯他人利益甚至是生命安全;言行不一,不讲诚信.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恶意拖欠债款.哄抬物价;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滥砍滥伐.滥捕杀珍惜动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杂物,吸烟,吐痰……这些都对社会公德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确保社会的顺利转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畅通进行,民族素质的不断提升,我们巫待解决社会公德的缺失问题。
四、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造成我国社会公德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状况方面的原因:经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们的行动受经济利益的支配。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使中国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主导之下,分散的小农经济使我们的民族一直以来都缺乏公德意识,缺乏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虽然现在经过经济改革,小农经济的状况已完全改变,但是那种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依然影响着人们。“个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制约着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其次,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起码的社会生活规范,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呈现出新旧交替和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人们在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利益的同时尚未认同个人与社会利益的联系,公德意识、公民意识仍十分匾乏.但是法制建设却明显的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道德的支持力度不强,影响了社会公德的进步。
再次,教育方面的原因:教育重心的偏离也是致使社会公德缺失的一个原因。道德教育是人类精神绵延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使人类能够在短时间内汲取几千年来积淀流传下来的文化成果,从而走向文明。但是,由于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公德建设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第四,社会方面的原因: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封闭式的单元结构住房,把邻里过去四合院之间的亲情隔开了;又由于受到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关注公共利益,认为社会公德与己无关,是多管闲事;加上长期的分配不公,造成人们心里失衡,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对过去分配不公的补偿心理导致一部分人的行为危及社会与公众的利益。
第五,传统伦理方面的原因:社会公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创新其形式。在我国,过去以出身背景为基础的血缘、地缘的社会联系逐渐过渡到以居民身份为基础的社区联系,公共生活场所逐渐成为重要的生活场所。与此相对应.传统的大家庭的亲情伦理的家长负责制有排斥社会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地位的倾向,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民主和谐关系受到阻碍。其次,它只注重血缘、地缘关系.对有“关系”者恩宠有加,对无“关系”者漠不关心,甚至损人利己,从而导致不良风气的蔓延。如何发表论文
五、社会公德缺失的解决对策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化公共设施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人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正在日趋完善,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更多的充实,人们的休息时间也越未越多,这就使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打破那种过去的小农经济状况下人们的封闭状况,这有利于人们的公德的形成。同时在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应不断加大对公共设施的建设,为人们参与公共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通过法制的强制性和制度性的权威性来促进社会公德向好的方向发展。应该承认,人的道德水平各不相同,道德教育并非万能,社会舆论也不一定对每个人都起作用,当人们对社会公德教育还不理解,遵守社会公德还不自觉时.就必须制定一些行政的或经济强制的方法甚至法律的手段,制度的建立包括行政手段和法律措施,它是一种约束机制,是对弱自律性行为的很好约束,同时又是对善行者的激励。行政和法律规范是“他律”,是靠外在强制制约.而道德则是通过“自律”.是靠内在的自觉性。社会公德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生活准则,通过一段时间制度化的约束.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就会逐渐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就会变为自觉的习惯,在这个问题上,美丽的花园城市一新加坡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典范。因此,要形成、发展和巩固良好的道德风尚,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把公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把公德规范纳人法制轨道,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以打击歪风邪气。
第三,创新社会公德教育形式,从小进行社会公德培养,从小事开始。教育是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的重要环节。教育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社会公德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各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教育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引导教育群众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在这过程中,我们尤其要重视青少年的社会公德建设,使他们由他律转为自律,通过正确行为的不断重复、反复强化以及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矫正,逐渐形成道德行为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执行规范就会达到自觉的境界,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成为一种不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觉的行为,甚至能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小事,人们正是有一点一滴做起,才会不断的积累起良好的社会公德来。如何发表论文
第四,发挥媒体作用,调动舆论力量。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需要社会各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其中新闻舆论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新闻舆论对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教育和监督功能,利用传媒信度和效率高的优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使公德规范深人人心,变为人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公交车上的城市频道,以及网络等现代手段,进行正面的社会公德教育,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舆论的力量净化社会空气、升华人心、扶正祛邪、弘扬正气。如厦门电视台有专门的栏目对违章的车辆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进行曝光,通过媒体舆论的方式告诫和提醒人们遵守交通法规。
第五,对社会成员进行正确的伦理观念教育。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不利于正确的社会公德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那些正确的伦理观念,以各种形式向社会成员进行渗透,让这些观念在成员思想中扎根,不再像过去那样,“独亲其亲”,而变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当今社会公德的一点个人见解,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公德建设有一点帮助。从而使我国的公德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使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景象。